2009年1月17日 星期六

論樂

我認為,古典音樂並不適合大部分人。較正確的說法是,只有少數樂曲適合所有人聽。何解?這是因為大部分的樂曲一是太淒怨,如蕭邦的夜曲、馬勒的交響曲、拉赫曼尼諾夫的鋼琴協奏曲;一是太激動,如蕭邦的夜曲(對! 夜曲也可以是很激動的,請聽Op.48-1的中後段)、馬勒的交響曲、拉赫曼尼諾夫的鋼琴協奏曲;一是又淒怨又激動,如蕭邦的夜曲、馬勒的交響曲、拉赫曼尼諾夫的鋼琴協奏曲。日濡夜染之下,心情難免擾動。所以,“閃亮的風采” 中的鋼琴家因為練拉赫曼尼諾夫的第三鋼琴協奏曲而導致精神錯亂,並不是出奇的事,這套電影實在是由真人改編的。當音樂家並不容易,情感的投入是很厲害的。

所謂禮以教中,樂以教和,音樂還是不要那麼悲愴和複雜要好。音樂如同其他藝術,是表達人類情感的形式,情感太劇烈實在難以持久。我還是喜歡優美但又來得恬雅的音樂。其實也不用優美,只要聽得舒服又有情調便是佳品。中樂在這方面應該是較為優勝的,但可惜的是中樂好像沒有甚麼名曲流傳,甚麼“梁山伯與祝英台”和“漁舟唱晚”也不過如此。反而偶然在電影或電視劇集中聽到一些優美又恬靜的音樂,卻通常只是短短片刻,而且無名無份,實在難以收錄。我想,中國古時應該有不少佳作,但卻沒有流傳下來。請看白居易的“琵琶行”:“忽聞水上琵琶聲,主人忘歸客不發”,“轉軸撥弦三兩聲 ,未成曲調先有情”,“低眉信手續續彈,說盡心中無限事”,甚至“別有幽愁暗恨生,此時無聲勝有聲”,真是“同是天涯淪落人,相逢何必曾相識”。此琵琶曲,我真想有幸一聽。

其實西方也要不少美妙得來又不致傷神的作品。我個人甚為喜歡海頓和史格拉蒂(D.Scarlatti)的鋼琴奏鳴曲,比較恬雅。至於莫札特,作品表面簡單,其實十分複雜,並非我所喜好的。

沒有留言: